在流火的6月去盱眙,龙虾+啤酒当然必不可少。但在盱眙,好吃的不仅仅只有龙虾。眼下的盱眙,除了龙虾,“龙虾饭”也非常抢手。
“一只虾,在盱眙吃出了连锁反应!”县委书记梁三元说,经过近20年的发展,盱眙龙虾产业已达到百亿级。近年来,盱眙又着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按照省委省政府“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”的要求,大力推广“虾稻共生”种养模式,着力推动盱眙龙虾全产业链发展。除了龙虾净养面积17.5万亩,还带动了“虾稻共生”种养,目前稻虾综合种养面积已达13.5万亩。
一田两种、一水两用。县龙虾协会副会长李守刚介绍说,我们在全省率先尝试虾稻共作养殖模式创新,稻田里养龙虾是一种产业复合、种养结合的形式:虾为稻“除草、松土、增肥”,小龙虾可以吃掉田中耗费肥料的杂草和水生生物,但不吃稻秧,节省了除草劳力。小龙虾在稻田里不停爬动、寻食,不仅能协助稻田松土、活水、通气,同时排出少量粪便,对土地起到增肥效果;稻为虾“供饵、遮阴、避害”,这样的协作可谓相得益彰。在小龙虾生长过程中,不用化学肥料、农药,最终到达绿色种植、生态养殖的效果。这样产出的米更香甜、品质更安全,虾更洁净、肉质更美味。
来到兴隆乡,这里有着全县 的稻虾共生龙虾养殖示范基地。当地家家户户以龙虾养殖为生,为了提高农民收入,我县在这里率先推广稻虾共生养殖模式,同时成立龙虾暂养基地,探索养殖方法,积累养殖经验,努力实现错季销售,提高产品附加值。当地党委还探索组建乡水产养殖协会,成立乡水产党支部,动员有条件的村民加入协会,吸纳党员养殖户加入水产党支部,进一步整合产业资源,集聚优势力量,打造“龙虾米”等特色农产品品牌,形成品牌优势,做实富民的产业基础。
据了解,“虾稻共生”形式可实现亩产优质龙虾100公斤、生态稻米400公斤,亩均多增加收益3000元以上。北大硕士段德峰2015年回到家乡盱眙,在黄花塘镇五星村承包了1500亩农田和150亩水面,搞起了“虾稻共育”综合种养。段德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:“一亩地年产水稻900斤、龙虾近300斤,优质大米售价每斤10元左右,龙虾每斤25元~40元,全年亩产值超过1.5万元,去掉成本2000多元,净收入有1.2万元。”小龙虾不只肉质营养丰富、美味可口,而且全身是宝,其加工出来的虾壳素广泛使用于食品、医药及日用品工业,且应用率很高。
“虾稻共生”形式生产出来的大米,由县龙虾产业集团抢注了商标“虾稻米”。由于不打农药、不施化肥,米粒饱满香甜,一问世就供不应求。李守刚说,别的米一斤两三元,“虾稻米”一斤卖到10~15元。去年,他们产了100万斤,全部脱销。
虾稻共生,效益共增,吸引了大量农户纷纷尝试,农民效益倍增。虾稻共生种养大户刘学龙说,种草养虾、养虾有稻、稻法自然、生态循环。今年他根据市场对优质龙虾、稻米的需求,响应县委、县政府积极推广“虾稻共作”的号召,通过土地流转,成立了刘氏虾稻共作家庭农场,从事稻虾共作现代新型农业产业。他说:“我们刘氏虾稻共作家庭农场流转土地约3000亩,已建成标准化虾稻共生池塘85个,投放虾苗20万斤,用工110多人。预计每年将亩产优质商品虾150公斤,亩产优质虾稻米450公斤,亩均纯收入6500元左右。”当地不少规模较小的养殖户还抱团发展,打造更具规模化、标准化的养殖基地,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。明祖陵镇群禾缘稻虾共作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周文银告诉记者,以目前市面水稻和龙虾的价格,采用虾稻共作这种综合种养模式,除去成本,每亩净收入要比单纯种水稻增加4000余元,合作社目前共有养殖水面1200余亩,共计约能增收480万元。
一只虾带动一片稻,带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方向。目前,我县“龙虾+”的种养面积已突破13万亩,涌现出小河农业、碧绿园等多个500亩以上连片虾稻综合种养基地。“龙虾+”养殖模式的推开为全县5000多名农民找到了创业致富之路,农民增加相关收入超过4亿元。“虾稻共作”开启了全国龙虾养殖新模式,而“盱眙模式”作为稻渔综合种养的模板在全省推广,并得到 农业部调研组的积极评价。